【三下乡 进行时】化工学院开展皖江流域民歌保护与传承调研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7月5日,化学工程学院皖江流域民歌保护与传承调研团前往马鞍山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
7月5日上午,调研团成员首先参观了马鞍山当涂民歌艺术馆。在民歌展示厅,讲解员为大家热情讲述了当涂民歌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现状,并介绍了近年来艺术馆在对当涂民歌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沿着参观路线,大家不时驻足欣赏,被民歌的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调研团成员们还和当涂民歌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现场聆听了《打夯号子》《打麦号子》《小妹子送饭下田冲》等经典曲目,歌声时而高亢有力,时而婉转悠扬,独具特色的地方唱法也让大家沉浸在歌声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中。当涂民歌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经过历代文化人的艺术加工后,更具有了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7月5日下午,调研团成员们和当涂民歌爱好者进行交流,成员们了解到当涂民歌在传承原生态的基础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创作出了《人民江山万里长》《永远跟着共产党》等红色曲目和老调填新词的《唱得绿海泛金波》《打麦歌》等当涂民歌,其中,《唱得绿海泛金波》里就有“力争上游鼓干劲”填词,《打麦歌》里有“党的政策暖心头”填词,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新中国成立文脉历史文化价值。
7月6日上午,成员们向当地居民们宣传传承皖江流域民歌的重要意义。民歌是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记录者,对皖江流域民歌的宣传对皖江流域乡村的振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自知有助于提高文化自信,进而促进文化振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相关地域地区文化的保护,更是对着精神文化的承续。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积淀,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曾经并仍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7月6日下午,调研团成员们对皖江地区民歌的社会了解情况以及传承意愿进行调研,此次问卷调查组在原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化的修改,使调查问卷更贴合调研主题。调研团成员们以真挚的情感、诚恳的态度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成员们了解到皖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群众对于当地的民歌文化只是略有耳闻,甚至不了解,群众对于当地的非遗文化重视程度不高,仍需要社会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民歌的传承需要理论和实践深度紧密结合。
通过此次的调研学习,同学们重新认识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劳动、风土人情,对皖江流域的民歌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感受到了传统民歌的魅力所在,了解到传统民歌对于现代音乐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对民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有了一些了解。结合当今社会现状,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传承和弘扬民歌传统文化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着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传统民歌,取而代之的是流行乐摇滚乐,使得民歌这一艺术面临危机。因此,传承和弘扬皖江流域民歌文化意义重大,我们义不容辞。此次活动也很好的锻炼了活动成员的实地调研、准备以及汇报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磨练我们的心智。
上一条:【三下乡 进行时】“大安全”观察宣讲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下一条:【三下乡 进行时】化工学院学子:探寻治淮精神 调研治淮成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