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寻根铸魂践初心,青春赋能育新苗
为厚植青年家国情怀,安徽理工大学“晋善晋美”支教服务队于7月2日赴山西阳泉,开展“寻根铸魂·支教赋能”主题实践。服务队通过红色寻访、乡村调研、课堂创新等方式,为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阳泉的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踏访红色热土,赓续革命精神
服务队首站抵达阳泉市博物馆。革命文献与武器展品生动展现了城市从商贸重镇到“中共第一城”的发展脉络。当地居民感慨:“博物馆是对历史的印证,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历史,感悟精神。”随后,队员们参观了中共第一城旧址、水泉烈士陵园和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感受革命信念,了解城市转型轨迹;牛道岭红色圣地,居民讲三代接力故事,队员们感触颇深,决心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支教课堂的生动养分。
队员在博物馆对市民进行采访
深耕乡村调研,共探振兴路径
带着感悟,队员深入椿树底村、石家塔村。椿树底村柿林基地,村民详解“农旅融合”中土壤改良与电商销售,展现振兴活力;石家塔村交流会上,队员围绕“乡村教育困境”,提出“高校长效支教”“红色课程开发”等方案,与干部闫勇共商“教育赋能”路径。
队员们与当地干部进行交谈
传承红色精神,守护成长之路
从历史走向现实,服务队以“红色传承+安全教育”开展支教。队员走进盂县桃园社区:用积木演示几何,“故事剧场”解析阅读,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爱国主义教育中,情景化PPT讲英雄事迹,孩子们抢答时眼中闪烁爱国光;安全教育课上,黏土捏的交通标志让“一停二看三通过”深植童心。
服务队在桃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深化校地合作,构建长效机制
实践期间,“安徽理工大学美育实践基地”在桃园社区正式挂牌,为长效美育实践搭建了平台,标志着校地合作开启新篇章。服务队还与盂县团委举行了座谈会,深入交流实践感悟。县团委刘书记分析了盂县资源转型的机遇挑战,高度评价青年社会实践的价值,并诚挚邀请共建长效机制,为高校智慧融入地方发展架设桥梁。
服务队与桃园社区建成美育实践基地(摄影:刘金鹏)
此次实践是寻根铸魂的洗礼,更是知行合一的课堂。队员用脚步量历史,用讲解应需求,用合作搭桥梁,让红色基因成振兴力量,让青春在城市转型中绽放。未来,团队将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双向赋能,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撰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王文涛、房子鹏
核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曹秀军
编辑:化工与爆破学院 王思甜
审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刘瑞
上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向阳”支教行,“筑梦”育童心
下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徽理工大学“青衿橙衣·阜阳消患攻坚团”实践团赴阜阳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