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军工精神 探访新四军军工足迹
为深入挖掘淮南地区抗战军工历史,传承红色工业精神,安徽理工大学"硝烟中的星火"实践团队于近日开展专题调研,通过“线上文献深挖+线下实地走访”双轨并行模式,系统梳理新四军第二师军工发展脉络,为活化利用抗战工业遗址建言献策。
线上溯源:解码军工科技发展史
团队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安徽省档案馆资源,深度检索《淮南地方史志》《新四军军事工业史资料》等文献,聚焦1941年新四军第二师在淮南根据地成立军工部的历史细节。团队成员申向阳在调研中感慨:“1942年二师用废旧胶片改良火药配方的记载,展现了革命先辈‘土法上马’的创新智慧。”
团队成员观察新四军纪念林里的抗战枪支
线下沉浸:触摸烽火岁月温度
7月3日,团队赴淮南新四军纪念馆实地调研。在枪支展柜前,团队成员结合文献记载分析武器形制与工艺,从冰冷物件中还原烽火岁月。在历史展板区,详细记录的新四军“粉碎敌人‘百日清剿’”等战斗历程,让成员们深受触动。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智慧与信念的强大力量。
青春担当: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发现1966年华东局、安徽国防工办以淮南化工二厂为班底厂,组成淮南装药厂,1977年10月,淮南化工二厂更名为皖淮机械厂。皖淮机械厂旧址建筑群至今保存完整,不仅独具时代特色和历史印记,更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保存价值,对于八公山区的红色旅游、科普教育等领域,都具有极高的探索价值。
团队成员参观淮南新四军纪念林
实践团表示,未来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以青春之力解码红色记忆,用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这不仅是团队实践的初心,更是新时代青年最美的担当。
撰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戴雯、陈玉兰
核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曹秀军
编辑:化工与爆破学院 王思甜
审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刘瑞
上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承文化、学技能、献良策,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安徽理工大学学子赴沈福村实践
下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守护社区,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