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生命希望|化工学子王学锐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近日,化学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学锐同学在中国科学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随着采集分离机戛然而止,一袋372毫升殷红温热的“生命种子”即将为病患带来生命的希望。本次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是安徽理工大学第17例,化学工程学院第2例。12月14日,在王学锐同学完成身体恢复返校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泽绵,副院长(主持工作)武成利、党委副书记曹秀军,第一时间对王学锐同学进行了慰问,对其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大爱救人的高尚行为给予高度赞扬。
捐献现场(淮南市红十字会提供)
慰问现场(摄影:谢爽爽)
早在2017年春,大一的王学锐就已经献血、留样,但因为眼睛近视度数较高,初审淘汰了。在咨询相关专家,并得到专家确切回复“眼底没有问题,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没有问题”后,2020年8月献血时,王学锐终于如愿以偿留取了那份难得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2022年3月中旬,王学锐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在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与一名4岁的患儿初步匹配成功后,王学锐没有丝毫犹豫,很快做了高分辨率配型采样。但可惜没有等到后续的捐献通知,却等来了系统显示患儿终止了继续进行的消息。
仅仅过了半年,2022年8月底,淮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发现,中华骨髓库系统里突然下发了王学锐的体检通知。原来,王学锐此前已做过的高分辨率配型,又与另一个患者匹配成功了,鉴于上次王学锐的捐献意愿坚定,所以中华骨髓库直接下达了体检通知。
10月中旬,根据患者的情况,中华骨髓库初步确定于10月31日捐献,面对捐献时间,王学锐有点犯难,因为这个时段他正在全身心的准备毕业论文,熬夜修改论文和不规律的生活也让他的身体处在一个亚健康状态,体检也显示他有脂肪肝等不良状况,急需调整。化工学院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对论文答辩等相关工作进行适当调整,预留出一定时间让王学锐同学将身体恢复至最佳状态。
可好事多磨,随着合肥新冠疫情的影响,原定于在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的捐献的安排不得不临时协调改到芜湖弋矶山医院。而更没想到的是,当王学锐做足了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临行前却突然接到患者病情变化捐献暂缓的紧急通知。
到了11月中旬,终于等来了患者重启捐献计划的消息,中华骨髓库将捐献时间定为11月29日。11月24日,王学锐顺利入住了采集医院。在医院住院这段时间,他哪也不敢去,因注射动员剂产生的不适反应,也咬牙坚持。他说这些事情,自己熬熬就能过去,可不能再出意外,否则患者重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11月29日,历经曲折,经过4个多小时采集,王学锐终于完成了捐献。
撰稿:刘铭、王楚君
核稿:曹秀军
撰稿:化学工程学院 刘铭 王楚君
核稿:曹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