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团学风采>>正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百年的文化与匠心:灯影非遗•瞻淇鱼灯

发布日期:2025-07-28 阅读量:

7月24日,安徽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侠为其声中华文化传承队”走进安徽省黄山瞻淇古村,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探寻这项百年非遗的文化密码和匠心传承。

实践队员们走进瞻淇村首先拜访了瞻淇鱼灯制作传承人汪老师。汪老师带着队员们参观了鱼灯制作的地点和过程,从选毛竹,破竹丝,扎制鱼骨架,糊宣纸,裹布到最后的上色,全面地向队员们展示了鱼灯制作的步骤,同时讲解了“耳青目明”和“少说多做”等藏在鱼灯里的文化传承。队员们都被瞻淇鱼灯背后久远的人文历史和象征“福禄”的文化内涵所吸引,留下了深刻印象。

鱼灯制作人讲解鱼灯文化内涵

随后实践团队在村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瞻淇古村的古建筑群,深入了解瞻淇村的人文历史和鱼灯八百年的传承故事,汪氏祠堂、九世同堂、汪莱故居等古建筑背后传承的文化也独具匠心,无不体现着瞻淇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傍晚,活动负责人向队员们展示了戏鱼灯中的动作细节,鱼步、斗鱼、如鱼得水、鱼跃龙门等每个动作都流畅优美,将鲤鱼的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队员们也亲身体验戏鱼灯,直观感受到了举起沉重鱼灯的不易和戏鱼灯时的欢乐。

实践团队成员在瞻淇村合影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更加了解瞻淇鱼灯这一非遗传承,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所感慨。未来,队员们会继续探寻非遗传承,愿以寸心寄非遗,以青春之力护文脉绵长。



撰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吴德晓、昝赟

核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曹秀军

编辑:化工与爆破学院 魏梦萍

审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刘瑞

上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理大学子三下乡:宣城非遗寻踪 文脉薪火相传
下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临泉田间的青春足迹 ——皖行千村调研团践行“百校千镇万村”调研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