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团学风采>>正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理大学子三下乡:宣城非遗寻踪 文脉薪火相传

发布日期:2025-07-28 阅读量:

近日,安徽理工大学宣韵探艺实践团队一行四人赴宣城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非遗文化与地域文明为脉络,开启深度探寻之旅。

7月22日上午,团队首站抵达绩溪县伏岭镇。在三位花车转阁传承人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古老祠堂,近距离观摩历经修缮的非遗道具模型,聆听传承人细致的讲解。通过互动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温度与传承责任。

传承人讲解(摄影:霍洋森)

当日下午,绩溪县文化馆的手龙舞数字化展演成为焦点,现代科技与详实史料交相辉映,以沉浸式体验展现技艺发展脉络,让队员们在光影变幻中读懂非遗的活态传承密码

7月23日上午,团队赴长安镇人民政府参加美育基地授牌仪式,与绩溪县长安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方玲主任共同见证这一文化共建时刻。期间,队员围绕文化宣传策略及长远发展路径展开深入调研,方主任结合地方实际提出的建议为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美育基地授牌仪式(摄影:王慧)

当日下午,团队走访镇头村等村落,实地考察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美学,观察“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深刻体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作用

此次实践队员们通过“触摸历史—科技体验—调研献策”的多维路径,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正如团队感悟:唯有让手龙舞的鼓点、花车转阁的匠心、徽派建筑的韵味融入时代脉搏,方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永续传承。



撰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张钊、柯晴

核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曹秀军

编辑:化工与爆破学院 魏梦萍

审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刘瑞


下一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百年的文化与匠心:灯影非遗•瞻淇鱼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