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寻古井文化,品味非遗美食
发布日期:2025-08-04 阅读量:次
8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团队“桥井巷味”——炉桥文化传承团深入安徽省定远县,了解当地两大传统美食"大救驾"和"炉桥鸡丝面"的传承脉络,并对省级文保单位"三眼井"进行了深度调研。
一饼一故事:千年"大救驾"的薪火赓续
在炉桥“大救驾”老字号作坊,调研团队围聚操作台,专注聆听传承人讲解这项源自五代十国的糕点制作技艺。成员们通过镜头与笔记详实记录,在记录中深切体会到:老师傅掌心的温度揉进的不只是面团,更是两百余年积淀的地方记忆与文化精髓。活动尾声,店主将凝聚着世代匠心的点心赠予团队,这份馈赠令团队深受触动。
一碗一乡愁:炉桥鸡丝面的守艺之路
炉桥鸡丝面店始于清末,历经百年传承。团队抵达百年老店后,即刻展开深入调研:从淀粉添加比例到土鸡熬汤火候,成员逐项记录工艺细节,与店主探讨现代餐饮模式对传统手艺的影响,并收集近百年来的经营史料,力求完整还原这一非遗美食的传承脉络,深切体会到百年老店承载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世代坚守的匠心传承。
采访百年炉桥鸡丝面馆老板
一井一春秋:三眼井的文旅新篇
在文保人员协助下,调研团对炉桥古镇三眼井进行勘查:精确测量青石井口尺寸、拍摄圆孔磨损痕迹、核实修缮记录,记录古井现状。成员们深入挖掘其文旅价值,深刻认识到这口古井承载的不仅是水源,更是活态的历史记忆。
政府工作人员向调研团介绍三眼井(摄影:沈梦凡)
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不仅深入调研了炉桥非遗美食与文物古迹,更通过宣传让其广受关注。尤为欣喜的是,当地采纳团队建议,将“三眼井”与“大救驾”体验纳入新研学路线。青年们深切体会到,这既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守护文化根脉的宝贵传承。
撰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曹淑珍、吴柳絮
核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曹秀军
编辑:化工与爆破学院 王思甜
审稿:化工与爆破学院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