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诠释了一种卓越价值--化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赴小岗村社会实践报道之三
【核心提示】是什么让小岗人两次以标志性的“红手印”挽留沈浩?沈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小岗做了哪些事,从而成为群众心中的“第一书记”?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校三个学院30多名学生党员与青马骨干奔赴小岗村,学习理解沈浩同志的为民精神与卓越价值。
为引导学生党员切实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内涵,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于近日由化工学院老党员汪大立老师带领学生党员及青马骨干赴凤阳县小岗村,缅怀、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
在小岗村,实践团队一行与村民座谈、参观沈浩同志事迹陈列室、在沈浩同志墓前重温入党誓词。这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沈浩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进取卓越的人生价值。
为民须从点滴做起
实践团队志愿者在小岗村敬老院专门采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立学,了解了沈浩同志生前在小岗的工作情况。老人对沈浩的评价是:在小岗,沈浩心里装着群众、对群众热心帮助,“有困难,找沈浩”就体现在工作的点滴之中。
实践团队队员采访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学(上图前排左一)、关友江(下图)
在小岗村,沈浩为群众解决的大小困难数不胜数,从为困难户改建住房到为五保户看病垫钱,从帮危房户暴雨中撤离到为大包干带头人遗孀掏钱看病,从为困难户婴儿送奶粉、救济金到为大包干带头人遗孀送拐杖,一件件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事,沈浩无不认认真真为他们解决。所以,小岗村民们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另一位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沈浩事事想着群众,考虑得周到细致,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新小岗 新希望
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一名干部和群众亲不亲近、能否得到群众尊重,就在于他是不是把群众当亲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从而成为群众的真朋友、贴心人。
务实才得群众信任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的一面墙上,“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的鲜红大字定格了沈浩同志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这是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小岗村时,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五年的,连声说好,并勉励他时说的话。陈列室里,一幅幅沈浩生前的工作图片、一件件生前使用的物品,无声传达着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为群众利益付出的点点滴滴。
实践团队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
严立学回忆到,沈浩到村后了解到村民意见最大的就是村组道路,在上级支持下,村里多方筹资开始修建村组水泥路,沈浩多方核算决定还是村里自己干省钱,因此带领村干部和群众苦干实干,甚至双手都被水泥灼伤,最终宽敞的水泥路修好了,还为村里节约了近20万元,群众无不打心底佩服这位“省城来的年轻人”。
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的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他还对小岗小学进行了重新规划,争取让学校达到初中的建设标准,并为此奔波努力。目前,小岗小学现代化的教学楼已经矗立在小岗的中心位置,小岗人正在完成沈浩同志未尽的愿望。
参观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队员们深深领悟到,正是这种务实的作风推动了小岗的逐步发展,没有沈浩同志的踏实干事和不懈努力就没有小岗的日渐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卓越需要创新进取
据严立学陈述,沈浩来小岗最初主要是解决村里的一些基本困难、凝聚村干部的思想,在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他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到创新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上面。
沈浩首先想到的是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旅游业、创办工业园的思路,小岗村的葡萄种植、以大包干纪念馆为核心的旅游业以及粮油食品产业得到了发展,群众的收入稳步提高。
据村民反映,2008年后小岗开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一些人的质疑和不理解,让沈浩担负着巨大压力,但他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最终,小岗建立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有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
据沈浩事迹报道反映,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沈浩带领全村人民凝心聚力、创新进取,走上了小岗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提起沈浩,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打心眼赞成这位年轻的村书记:“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实践团队在汪大立老师带领下,在沈浩同志墓前重温入党誓词。墓园前,小岗村民正耕种在田野上。
化学工程学院老党员汪大立在详细了解了沈浩同志事迹后感慨道,沈浩真正践行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的优良传统,他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作风是真正践行了群众路线,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应该领略沈浩同志的高尚人生观与卓越价值观。
2013年7月7日,沈浩同志墓园在大雨的洗涤下苍翠、肃穆,墓园前方就是小岗生机勃勃的田野。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员来到这里,在沈浩墓碑前,化工学院老党员汪大立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诺言在小岗的田野间久久回荡。不远处的田间,一辆农用拖拉机正在耕地,播种着小岗的新希望。